宋代是一个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代,这种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技术先进、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为其工艺美术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凭借这种优秀的大环境,宋代陶瓷业发展迅速,并且形成了其特有的审美取向和造型特征,使其在中国陶瓷史中独放异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风格,成为世界陶瓷史中的一朵奇葩。
这里所说的“自然”是道家思想的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宋代的美学观念受到当时政治、宗教、经济的影响,呈现出了一种平淡、自然、和谐的美学新追求。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与前朝的审美风格截然相反。唐代处处体现着华丽雍容,宋代则是优雅朴素。在出土的唐代瓷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雍容华贵、婀娜多姿的造型、鲜明的个性追求。而宋代的出土的瓷器多是以纯色为主且颜色朴素清淡,即使有不同颜色的组合,也是自然融洽,清新质朴。
一件优秀的宋代瓷器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肯定是造型的典雅端庄,釉色的或清新圆润或浑厚稳重,纹饰的精美朴素。虽然也会有纹样装饰,但是也是在器物表面以单色或者黑白色装饰,纹样精美、构图严谨,与器物浑然一体,和谐自然。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却能让人在记忆犹新,在它们身上出处都体现着当时的独特审美取向。
对于宋代美学影响最大的就是道家学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文化、古典美学的思想基础和来源。道家学说在人们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道家追求“清净无为”、“返璞归真”,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庄子认为,道的美学追求就是“大美”,“大美”是通过自然来体现。道的本质就是“自然”,“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事物都有道的存在。这种美学思想对当时的工艺美术领域如陶瓷、书法、绘画、音乐、雕塑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工艺美术领域里,“自然”就是一切没有人为因素的东西,人所控制不了的,如山水风景、日落日出、天气的变化等等。
“物以致用”“以文为本”,就是指一切设计出的器物都是以人的使用为根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人在设计和使用中占主导地位,人是第一位的,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从狭义上说,功能性包括物质功能性和精神功能性两种,物质功能性就是器物在日常使用中的功能体现,精神功能性是人们对器物的精神寄托。这两种功能性的实现就是“物以致用”“以文为本”的设计理念的体现。
最早出现的陶器没有任何精神功能性可言,人们发现泥土在火烧制加温后可以变得坚硬,而且接触了水之后还不容易溶解,防水和坚硬就是它的唯一属性,这就是它的物质功能性。在人们对精神功能性的追求随着人的出现就已经有了,如把动物的牙齿用线穿起来挂到身上,用带颜色的液体涂抹在身上等等,这些也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精神功能性。我们的祖先在对陶瓷烧制技术有了一定掌握后,便将物质功能性与精神功能性这两种属性融合到了陶瓷这一载体中,使二者完美融合,使陶瓷从一个生活器具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军事上,它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的割据统治,结束了战争;在政治上,它重文抑武,注重文学修养,效仿前朝,实行开明的政策和变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在经济上鼓励发展手工业,增加贸易往来。这一系列的社会大环境下,使得宋代的陶瓷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陶瓷的追求也越来越精益求精。宋代是中国陶瓷业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人们对物质功能性与精神功能性的追求也没有停止步伐,随之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宋代的工匠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在满足宋代特殊审美观影响下的精神功能性外,同时还极力提升陶瓷器物的物质功能性,遵循“以文为本”“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在这种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宋代的陶瓷有了质的提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宋代斗茶所用的茶壶,造型朴素,纹饰精美,在茶壶的把手部位一般都是仿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出适合人手抓握的造型,配以大肚、平足,平放不宜洒出,容量大,而且把手的握感也非常好,这些都是物质功能性的体现。
在这些瓷器上面,工匠们加上精美的纹样作为装饰,如植物花卉的纹样、动物的纹样、吉祥物纹样等等,这些纹样一方面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在器物用莲花花瓣纹作为装饰,寓意的廉洁奉公,用凤凰图案装饰寓意着吉祥如意,用狮子的图案装饰寓意着镇宅驱邪等等,这些就是精神功能性。陶瓷作为两种功能性的载体,完美的体现了“物以致用”“以文为本”的设计理念,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强大的创造力造就了陶瓷在古代工艺美术中的辉煌成就,更使宋代陶瓷在世界陶瓷史上闻名中外。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