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深厚的中国文化更使得中国艺术审美趋于多样性和复杂性。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国艺术何以独步世界,又有着怎样令人心驰神往的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有了文化的“根”,就有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这种深厚的历史沉淀也反映在艺术上——视觉图像与精神关系的这种中国上古智慧传统,一直保存了下来,深入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传承了几千年。
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审美特征角度来看,任何艺术都有一种“诗性美”,创作者通过创作表达心中所思和个人情感,营造出来的意境美能够给观赏者带来亦诗亦画的体验感受。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选》
以书画作品为例,我国自古就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无数文人墨客在传统山水、花鸟画创作中都会努力追求着诗意般的美妙境界。
空灵,同样是中国艺术意境美的重要表现之一。
传统文化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万物与人类一样是具有灵气的,而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在于把人类自身放在自然界的环境中加以考察,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境界。
王羲之 《兰亭序》(局部)
故而中国艺术往往非常注意向人们展现出一种自然空灵之美,营造出更为饱满美妙的深远意境,呈现出东方文化的空灵、质朴和寂静。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中国艺术的表现手法,总的说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将形态与神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怡情寄兴的美的意境。
这种匠心独运,在中国艺术之器物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造物之“器”,有着中华礼乐文化精神的意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推进审美活动纵深发展,开创艺术美学的新的境界追求。
中国艺术素来强调精神层面的创作,要求形象之内有更深的内涵,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丰富思想情感寄托于作品之中,这种人文精神是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所在。
故而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欣赏的是作品的本身,更是艺术家内心学养、胸襟、境遇所凝集的艺术体现,进而获得多重艺术的审美愉悦。
这种人文情韵也促使中国艺术之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灿烂丰饶的中国文化,孕育出独步世界的中国艺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